![]()
老玩趣——感慨无限童年乐
“往事如烟,随风飘逝”,在老阜城街上,凡经历过去岁月的人,都享受过童趣的快乐。现今,一旦将尘封的童年东西打开,感慨依旧多多。
木制大刀。为了满足孩童的需求,做父母的总想些办法搞来木材木板,一是自己动手模仿做;二是请木匠师傅定做。一般做的有:关公大刀,扬志挎刀、普通大刀。时年,孩童能拥有一把木制大刀如获至宝,爱不释手,玩起来则可称之为大王。
铁环。铁环是用钢筋折成圆形状,再做一根铁套钩子,卡住铁环外圈,用手推着铁环向前飞转。玩时,常有两个小朋友推着铁环进行飞跑比赛,好一番开心。
洋画。昔日,艺术家们将三国、水浒、西游记等名著中人物画在木纸板上,再有厂家印刷发行。洋画中人物栩栩如生,倍受孩童喜爱,他们一旦积攒到钱,就用来买洋画并收集。然后,小友们聚集在一起,进行飘洋画比赛,看谁的飘的洋画远,谁就获胜,亦可赢得他人的洋画。
小手枪。自制的小手枪有两种:一种是木制的,一种是泥土制的。木制的多为家人请木匠师傅帮做的,种类有驳克枪、左轮枪等;泥制的多为孩童自己到郊外挖些油黄泥,打熟后用刀刻制的,刻好后,然后用铅笔涂黑,枪状逼真,玩起捉特务游戏来,谁拥有一把木制和泥制的小手枪,则为称王胜者。
纸风车、火箭、飞机。孩童天真,富有想象力,总是自己动手叠纸风车、纸火箭、纸飞机,叠得象模象样,种类之多,叠好之后,手持纸风车顺风行跑,风车飞行旋转,持纸火箭、飞机顺风掷扔,恰如火箭升空,飞机腾飞,玩起来其乐无穷。
的溜。土称的溜为木制呈锥型状,用手执绳鞭绑栓住的溜,放在地面上,用力抽绳子,的溜便可在地面上飞转起来,此时不间断地抽起绳鞭,的溜可飞转不停,这也是孩童非常喜爱的一种玩具。
小弹球。依我看,昔日,孩童弹小球类似于今天的时尚打高尔夫球。小球为玻璃小球,五颜六色,玩时,在泥土地上挖几个洞穴,从起始一端,用大拇指弹推小球,弹进洞穴的次数越多为赢家,玩起来非常有成就感。
瓦蛋。瓦蛋多为女孩子玩物,瓦蛋有布瓦蛋,用各种花色布做成方寸状布袋子,内装沙子,缝成后即成瓦蛋。瓦蛋还有一种是猪节骨涂成红颜色的。女孩们在一起常常以玩瓦蛋为主,他们一边抛瓦蛋,一边用手抓瓦蛋,还有一套抛瓦蛋子的歌,边唱边抛,显得轻松开心。
烟壳、火花纸。昔日,香烟壳子、火花纸为孩童所爱,收集、收藏人不算少。烟壳和火花纸图案设计精巧,文图并茂,富有很强的可视性、感染力、知识性、趣味性,从中亦可吸取知识,一览人间万象。
躲躲找。本埠称捉迷藏为躲躲找。这是昔日孩童最经常、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活动,一般是在吃罢晚饭之后,居街孩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集在一块,由领头人决定两组,一组为躲方,一组为找方,并规定一定的区域、时间、要求,如果躲方被找方找到了即为败者,如果找方找不到躲方即为败者。躲方一般都躲在黑暗区域的墙角、草堆、角巷、房前屋后等适应隐藏的地方。如果找方不动脑筋,不善发现的话,很难找到。有时,躲躲找正在兴趣时,各家父母就找来了,让其回去休息,就此也就结束了,大家约好第二天晚上继续。
找朋友。这一活动,通常是学校一项业余文体活动,也是孩童放学回家常玩的一项游戏。几个好友围成一个大圈子,一个人在中间又唱又跳,找呀找,找呀找,找到一个好朋友,笑嘻嘻、敬个礼,大家都是好朋友……同时,由一个人在圈外围丢手绢,丢在谁的后面,被找到了,这个人即要表演一个小节目,这个游戏很简单,非常受之欢迎。
坐轿子。这是三个人玩的游戏,两人的双手臂交叉互搭手,另一个人坐在两人叉手的中间,由叉手人抬起来,一边走一边晃,悠悠自乐,坐在手臂叉手上人互相轮换,谁也不吃亏,平等享受。
捉特务。这是多人玩的项目之一,放学后,几个小友经常来到有树木、有小河等空旷和有遮挡的地方,摘下几根柳树条子,圈扎一顶顶柳编帽作为伪装,并从书包中拿出自制的小木枪,经过分工,一半人做特务,一半人做小八路和儿童团,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捉特务游玩,当特务被抓到时,胜者欣喜若狂,败者垂头丧气。因而,谁都想当小八路,谁也不愿做特务,可见,孩童心中也有一杆秤。
斗肢。有两人半肢,有多人半肢。其实,半肢是民间一项文体活动,其方法是:用双手将左腿或右腿弯曲抱起,一手托扶起脚,一手托捧膝盖部分,独支一腿落地,左右前后跳动,互相冲撞或避开躲让,此时,斗肢人谁有智慧、有体力、有技巧,就能斗败谁获胜。半肢也很费劲、危险,方法不当易损坏身体,尽管如此,孩童还是喜爱这一活动的。
吊小虫。雨后,泥土地上出现不少小洞穴,孩童们就会用小青草插入洞内,用手不断地搅动着,不一会儿,就会将小虫吊出来。孩童将吊出来的小虫放在小玻璃瓶内或火柴壳内,聚多了,便扔向小河里喂鱼虾,乐趣无穷。
打水噼噼。昔日,孩童们经常结伴来到河边,找块薄薄的瓦片,侧身挥片,顿时瓦片在河面上飞飘向前,河水间隔四溢飞溅,打的好,水片穿行可达20多米,平波翻涟渏,美景一道,但也有不少孩童不会打水噼噼,看到他人打的好看,只能望水心叹。
斗蛐蛐。斗蛐蛐,民间盛行,历史悠久。在本埠50年代至70年代初,孩童和年轻人玩的较多。一般在夏日,三个一群、五个一伙来到有砖头堆放处,草堆旁边,墙角处等杂乱的地方去捉蛐蛐。蛐蛐的形态,格斗本领,叫鸣声,颇受人爱,有时捉到一只好蛐蛐,比吃什么好东西还高兴。斗蛐蛐是将双方的蛐蛐放在一个小坛罐内,各自用茅草梢子,对准蛐蛐头部来刺激它,激起蛐蛐的叫鸣和精神,蛐蛐叫鸣时两翅飞开,大嘴张开显露八字老虎牙,互相格斗回合无数,直到胜方穷追,败方慌逃,乱蹦乱跳,为斗蛐蛐结束。玩蛐蛐、斗蛐蛐为孩童所至爱。
猜大。猜大,是本埠土的叫法,其实,就是使用剪、拳、布猜大,来决定对方先做什么,先尝试什么。此做法相传久远,战国时期,两军对垒时,就以双方出剪、拳、布的胜者为先出阵打头。在民间,也讲石头、剪刀、布,在本埠讲剪、拳、布,这三样互相制约,各有本领,即:剪可剪布,布可包拳,拳可抗剪。拳,即一手紧握形成拳头形状;布,即一手张开手心向上;剪,即一手食指、中指叉开形成剪状,玩时由两人对垒,有多人对垒,互相叫喊着:猜冬猜冬猜呀,剪拳布呀,剪拳布,布包拳呀,拳抗剪呀,剪呀剪大布呀。其实,猜大使用剪、拳、布也内含技巧,智慧,善于琢磨对方的人总是赢得对方。
接龙接尾。这是一项多人的活动。男孩、女孩都喜欢。玩法是:一人站前头打头阵,称之为龙头,其他人分别一个挨一个拉着前面人的身衣或抱着腰部,一个人站在队伍的前头,当旁边一人下达口令后,龙头摆头,后面人跟着旋转,最后一人为龙尾,自然跟进摆尾,站在前面的人,只有抓到龙尾一人才为胜利。这一游玩,主要看龙头这个人应对能力,如何保护好龙尾这个人不被抓到,龙身的摆动也很重要。总之,要看整体配合能力,至今,这个游玩的人少了,不仿一试。
“少儿无忧”,现今每每回忆起那时的老玩趣,仿佛又回到了童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