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

老阜城街印象记————老街巷

阜宁城事 3167阅读
飞鸟爸爸
飞鸟爸爸Lv.24楼主+关注
2015-12-09 15:09 来自江苏 盐城


昔时,老阜城街上大街小巷纵横,幽静,尤为那四街十巷令人难忘 ,她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成长,至今,虽然寻觅不到昔日那种街景巷味,但那老街巷口痕迹将久铭在心中。

最为热闹的老十字街口。十字街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街交汇在一处为十字街口,是老阜城的一条老街道,约在解放前形成十字街雏形,解放后,进入阜城人逐年增多,便逐步沿街建房,形成老十字街(现址为世福园处东、西、南、北街交汇处。)老十字街在盐阜地区较为有名,有名于那小街风情浓郁,人气颇盛,建筑简朴,商铺繁多,为当年老阜城最热闹之处,凡来阜宁人必到小街逛一逛,看一看,就是现今,这条老街虽经改造风韵依存,人气、财气旺盛。

老十字街,东街约百余米,西街约200米,南、北街均为百余米。

50年代,欢庆、聚会、游行、踩街、演出都集中在老十字街口,街口搭有门楼,每逢重大节日,门楼处呈现一派喜庆氛围。

60年代,欢庆、游行、踩街、辩论、武斗等均集中在这条老街上,尤其是十字街口是游街示众,批判批斗的地方。

70年代至80年代末,老十字街东街原载有的梧桐树、串角树、泡桐树等树木,因老东街原青砖面改造成水泥路,便消失于人们的视线;老十字街原有的纯朴、简朴、独特的纯砖瓦房、半瓦半草房、木板门面房,纯草房等各异的民房,也被现今的商品楼房、现代住宅、商家门面所代替。

老十字街曾是老阜城人生活的一片空间,也是南来北往人们的好去处,老街孕育和流传着数不清辉煌和故事,让人记忆犹新。

最古老的东巷口。提起阜宁的老东巷口,无人不知。相传此巷口始于明末清初,昔时,巷内古韵厚重,气息颇浓。东巷口原地处南门街约10米处,东巷口全长60多米,从西侧巷口向东,巷道窄长,由高往低,故此,站在西侧入口处,一眼尽览全巷概貌,尤其那凝重而古色的三官殿桥与天色相济泽泽生辉。巷内约有50多户人家,一户挨一户,山头靠山头,房子挨房子,小房套小房,房中有房,有木楼阁,有花草庭院,巷内还有不少手艺人,诸如:银匠、铁匠、木匠、修表匠、白铁匠、面点匠等,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。后小巷改造,但她那古韵风彩却让人久久回味和依恋。

最短小的南街无名巷。在老南门街接近南端路头一边,有一则小巷约3米长、不到1米宽,人称无名巷,此巷虽小,但每天有数以千计人群从这里穿过直达老轮船站上轮船,也可以从此巷穿过沿射阳河边西行直达老粮库,也可以从几处岔口直达老阜城大街。

最具有书香味的南街真武巷。老南门街无名巷斜对面东侧有一条巷子,长约百米,宽至1米余,因真武庙座落在此巷南侧,故称真武巷。直东顶头处,住着一户人家,对开两扇门,粉白墙面,清雅别致,端木门槛,两侧还有猫儿洞,正堂摆放着一张四方桌,四壁挂满书画之作,穿堂屋而进,便是一个长满花草、青竹、不时散发浓浓清香的小院子,再进东房,满屋尽染墨香味,书香气,此户人家就是我县著名书法大家何冰生老先生住宅。除此,在这条老巷内居住的还有不少官员、文化人、教书人,加之,此巷向南处是真武庙(现名为兴谷寺),人们置身此巷深受文化之影响。

最严肃而又冷清的北街姚巷。此巷建于解放后,从巷西端入巷,约有40多米没有人家居住,巷的两侧壁均是单位的建筑后墙面,唯有一个小庭院,即是老法庭设立于此,故平日除巷东端户家来往于此巷,一般很少有人路过此巷,因而,此巷显得特别严肃而又冷清。

最富有人气的北门街四岔接头的沿市口巷。所谓四岔接头,即是从东端至中端有一个岔口,南去老阜城大街,北去老***;从中端向西约20多米,又有一个岔口,南去老电影院,北拐实验小学,径直向西30米即是老三角布店。岔头巷内住着40多户人家,家家丰衣足食,穿行此巷的人甚多,主要从此巷上学校、去老街、看电影、逛巷风、捉迷藏,因而,小巷人气显得十分旺盛。

最富有清香古韵的南街张巷。据传张巷形成于清初,原巷内地面为青石板、青小砖铺成,两侧均有青砖灰墙,巷内唯有一户姓张的人家,在巷子中端,门朝南开,高高的门槛,朱红式对开大门,镶有铜拉圈门缀子,随门穿堂进入大院,那青砖小瓦房、古韵清香,为富贵人家居住。

最空当当的董巷。在南门街东巷口和张巷之间有一个小巷叫董巷。相传昔日有一户姓董的大户住在此巷,由于战事不断,董户人家迁至上海,后来,人们称此巷为董巷,巷内无住户,空当当的,但穿巷而行人颇多。

最长而又不规则的圈门口巷。从十字街进入南门街约20多米处,即东巷口对面,这个长而不规则的小巷叫圈门口巷,进巷约50米,即可分岔南行、西行。南行不到20米即可分岔西南行,也可直接南行至跨马石巷,西南行弯过几道可直接到达老轮船码头,分岔西行可直达老煤球厂处转弯进入老阜城大街。此巷总长200多米,步入此巷有几处令人关注点。巷内有两姓刘的大户人家,居住的房屋均是清末建的青砖墙,小青瓦老房子,房顶上双龙戏珠图腾案,在阳光的直射下,更显得栩栩如生,不时释放出老宅的古韵古香。巷内还有一处叫武池塘,据说是晚清时习武馆。老文化馆背墙朝巷,透窗可听见馆内读书声、演唱声,也可看见原有的一条鲨鱼化石和那雕刻的青石圆桌。现已被一座座楼群取而代之。

最富有情调的西街西巷。老阜城街上有一个老布店叫三角布店,时年或至今,凡提起三角布店,无人不知晓,昔日,年轻人订婚、结婚,老人过寿辰,要买好布料,首选三角布店。西街西巷傍依老三角布店,因而颇有人气。巷内住着几户文化人,随时可听到优美的二胡声、笛子声、打击鼓声和那动听的老淮剧、京剧、歌曲,特别是夏日傍晚,这个小巷就象一个演出场所,吸引众多人在此驻足观看,可谓是老阜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昔日,老阜城街上巷道甚多,给人留下的只是浓浓的回忆韵味。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城市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