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段时间,硕集社区居民提起做生意的老兵杨志荣,大家都打心眼里竖起大拇指:“老杨拾到20多万不动心,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。”
![]()
有些谢顶、穿着朴素的杨志荣,今年65岁,1969年底参军,在原沈阳军区某部汽车连服役,6年后转业回到家乡,在县公路站干过编外临时工,在家跑过个体客运,现在家从事斗香加工,日子过得还不错。11月21日上午9点多钟,去县城送完货的杨志荣开着电动三轮车返家。在路过新沟镇南沙湾小街时,被一名40多岁、推着电动自行车的妇女拦下。
“大哥,我和我闺女从县城回来,车开到这没电了。闺女留在小街上给车充电,我要赶回家有点急事,麻烦你捎带我一程。”“行,那你坐上来吧。”杨志荣没多想就答应了。车行了2公里多,中年妇女说到家了,在新沟镇潮北村地段下了车。
杨志荣则开车继续前行,又赶了3公里路程,将三轮车停在硕集小街自家的小院里。“老头子,你这车上的钱包是哪块来的?”时近中午,准备吃午饭的杨志荣被老伴叫出门外。老杨这才注意到,在三轮车的车厢里,有一只比巴掌大点、看起来很显眼的红色钱包。
“不好!肯定是路上坐过我车的那个妇女把钱包掉在我车上的。”“你认识人家?”“不认识,就是路上遇到搭人家一程。”“那可怎么办?”老杨夫妇当着街对面理发店老板娘武秀的面,拉开钱包的拉链。这一看不要紧,三个人瞬间紧张起来。
钱包里有一沓百元面额的钞票和一些零钱、两张农村商业银行的存单、一张身份证。其中一张存单的面额是1.5万元,另一张存单的面额则是24万元!一点数,那沓现金正好是3000元。
“要命呢!那个丢掉钱包的妇女现在肯定是急死了!”老杨首先想到的是失主此刻的处境。“怎么办?现在要尽快找到她。农村人积攒这么多钱不容易。家里丢了这么多钱,是要吵架闹出纰漏的!”看完身份证的照片,老杨松了一口气。照片上的人正是搭顺车的妇女,上面的身份信息是新沟镇潮北村一组陈红梅。
“我有办法!”急中生智的武秀打开手机微信。她的手机里,有一个“潮北父老乡亲聊天群”。武秀将身份证拍了照片,将捡到钱包的事发到聊天群里。微信群里有人马上接上话茬。中午12点半,在潮北开诊所的张超联系武秀,失主是他的本村亲戚。这时,大家终于深深松了口气。
半小时不到,丢失钱包的陈红梅心急火燎、满头是汗的赶到杨志荣家。“你不要急,钱包里的东西一样不少。”一旁老杨安慰她。“女儿要出嫁了,这钱是我们娘儿俩上午带到城里去看房,准备给女儿买婚房用的。”看到自己大意丢在车上的车上的钱包失而复得,陈红梅感激得直掉眼泪。
也有人说:“你就是一声不吱把3000块钱放进自己口袋里,把存单一撕,谁也不晓得。”老杨倒是显得很平静:“我把钱包还给人家不是图人家感谢。大家都是种地的农民,我是当过兵的人,不能昧着良心,私吞人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血汗钱。”
老杨说,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。他跑客运那会,曾经3次捡到别人丢失的现金,最多的一次是5000元,他都一分不少的找还给了失主。
杨志荣用手一指身边的武秀:“老板娘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,上次一对陌生的新婚小夫妻到她家理发,将一副耳环、一根金项链丢在她店里,直到半夜才找上门,她也是高高兴兴的还给了人家。”